万用表/多用表电流表/钳形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能表校验装置无功功率表功率表电桥电能质量分析仪功率因数表电能(度)表介质损耗测试仪试验变压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阻表(阻抗表)电导表磁通表外附分流器 更多>>
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记录/显示仪表机械量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执行器显示控制仪表压力检测仪表过(流)程分析/控制仪表过程仪表阀门透视仪工业酸度计溶氧仪超声界面计校验仪仿真器其他工业自动化仪表 更多>>
检漏仪电火花检测(漏)仪超声检测仪其它探伤仪金属探测仪涂层检测仪其它硬度计测振仪频闪仪动平衡仪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橡胶塑料测厚仪壁厚测厚仪塑料薄膜片测厚仪镀层测厚仪其它测厚仪维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更多>>
类别:操作使用 发布于:2025-08-28 11:13:06 | 155 次阅读
甲烷检测仪是用于检测环境中甲烷(CH?)气体浓度的专用安全设备,常见于燃气管道巡检、矿井、污水处理、化工厂、实验室等场所。正确使用是保障安全的关键。以下是甲烷检测仪的通用使用方法,供参考:
一、使用前准备
1.检查设备:
外观检查:检查仪器外壳是否完好,无裂纹、破损。
电量检查:确认电池电量充足(观察电量指示灯或开机自检)。如电量不足,及时充电或更换电池。
传感器状态:检查传感器探头或进气口是否清洁、无堵塞(如灰尘、油污、水汽)。
有效期:确认仪器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
2.开机与自检:
按下电源键开机。
仪器会进行开机自检(Power-On Self-Test,POST),包括:
电路系统检查。
声光报警功能测试(蜂鸣器响、指示灯闪)。
传感器归零:仪器在洁净空气中自动将读数调整至零点(部分设备需手动调零)。
观察:等待屏幕显示稳定,读数应接近0%LEL(爆炸下限)或0 ppm。若自检失败或读数异常,切勿使用。
3.零点校准(如需要):
在已知洁净、无甲烷的空气环境中(如室外新鲜空气),按照说明书操作,执行“零点校准”或“归零”功能,确保基础读数准确。
4.确认模式与单位:
检查显示屏上的测量单位(通常为%LEL或ppm),确保符合需求。
确认报警阈值设置正确(如低报10%LEL,高报20%LEL,具体值按安全规程设定)。
二、检测操作
1.进入检测区域:
保持仪器开机状态,缓慢进入待检测区域。
注意:对于扩散式检测仪,应将仪器靠近待测点;对于泵吸式检测仪,将采样探管伸入或靠近待测位置。
2.正确采样:
扩散式:将仪器置于待测环境中,让空气自然扩散进入传感器。移动仪器时保持传感器朝向待测气体可能存在的方向(通常向下或水平)。
泵吸式:启动内置泵,通过采样管主动抽取气体样本。可检测难以到达的位置(如管道内部、地沟、密闭空间)。
保持稳定:在每个检测点停留足够时间(通常15-30秒或直至读数稳定),让传感器充分响应。
3.读取与观察:
实时读数:持续观察显示屏上的甲烷浓度数值。
4.报警响应:
当浓度达到低报阈值时,仪器会发出声(蜂鸣)光(黄灯闪烁)报警,提示存在风险。
当浓度达到高报阈值时,会发出更强烈的声(急促蜂鸣)光(红灯闪烁)报警,提示危险,需立即采取措施。
5.记录数据:如有需要,记录检测点位置和读数(部分仪器可自动记录)。
三、使用后处理
1.离开检测区:
检测完毕,将仪器移至洁净空气环境中。
2.关机:
按下电源键关闭仪器。
3.清洁与存放:
用干净、干燥的软布擦拭仪器外壳。
检查并清洁传感器进气口(可用软毛刷或压缩空气)。
将仪器存放在干燥、清洁、无腐蚀性气体、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剧烈震动。
如使用泵吸式,需将采样管整理好。
4.充电与维护:
及时为电池充电。
定期进行标定(Bump Test/Functional Check):用已知浓度的甲烷标准气(如50%LEL)短暂暴露仪器,验证其报警功能和读数是否正常。这是日常维护的关键。
按规定周期(如每6个月或1年)送至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定或校准。
四、重要安全注意事项
1.严禁在爆炸性环境中更换电池或充电:必须在安全区域进行。
2.定期标定和校准:这是保证仪器准确可靠的生命线,切勿忽视。
3.了解局限性:传感器有寿命(通常1-3年),会受高浓度气体、中毒(如硅化物、硫化物)、极端温湿度影响。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甲烷中。
4.个人防护:在可能存在高浓度甲烷或缺氧的环境中检测时,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
5.遵循规程:在密闭空间等高风险区域作业,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总结:以上是甲烷检测仪的使用方法,遵循以上方法,可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及延长其使用方法。
上一篇:实验球磨仪使用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数字粘度计的操作指南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仪器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仪器仪表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仪器仪表网,http://www.hi1718.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